简单快手小面包怎么制作,失败原因
你是不是也这样?满心欢喜跟着教程做简单快手的小面包,想着马上就能吃到香喷喷的自制点心了,结果出炉的不是硬得像石头就是塌成一团,或者里面湿黏黏的压根没熟透…小编发现好多新手朋友,包括我自己刚开始那会儿,都在差不多的坑里摔过跟头,别提多郁闷了。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“简单快手小面包怎么制作”才能尽量避开这些烦心事儿,顺便扒扒那些常见的失败原因,希望能帮到你!
► 先搞明白:啥是真正“快手”又“简单”的面包?
大家脑子里想的“快手面包”,通常就是那种不用揉面揉到手套膜、不需要二次发酵的。它主要靠泡打粉或者小苏打这类化学膨松剂来让面包长高,所以搅拌几下就能送进烤箱,确实省时省力。不过话说回来,虽然步骤简化了,但一些小细节没注意到,翻车几率还是挺高的,这可能和配方的平衡性以及操作手法的掌握有关。
► 一个比较不容易失手的基础配方思路
虽然网上配方千千万,但有个基础框架心里会比较有底。这个思路小编觉得挺好用的:
- •
面粉:一般用中筋面粉或者低筋面粉就行,大概200克左右。
- •
液体:牛奶、水或者酸奶,量大概是面粉重的60%-70%(比如200克粉配120-140克液体),但不同面粉吸水性真的差好多啊。
- •
膨松剂:泡打粉,大概3到5克,确保它是新鲜的而且和面粉混匀了,不然容易发苦。
- •
油脂:融化的黄油或者没什么味的植物油,比如玉米油,20-30克,能让面包润一点。
- •
糖和盐:糖根据喜好加20-40克,盐一小撮(1-2克)平衡味道。
- •
鸡蛋:有时候会加一个,让组织更蓬松。
大致步骤:就是把所有干性材料(面粉、泡打粉、盐、糖) 先混匀,所有湿性材料(牛奶、蛋液、油) 另一样混匀,然后湿的倒进干的里,用刮刀或筷子切拌到刚刚没干粉就行,千万千万别过度搅拌!接着倒入模具,放进预热好的烤箱170-180℃烤20-30分钟(看大小)。
► 那些让人头疼的失败原因,你中了几个?
明明跟着步骤来,为啥还是容易失败呢?小编根据自己和大家的经验,总结了几点常见的:
- 1.
面糊搅拌过头了:这是最最常见也是最致命的错误!你以为多搅搅会更均匀,但其实过度搅拌会让面粉起筋,烤出来的面包就容易变硬、不蓬松,甚至内部出现奇怪的透明质感。记住:拌到没干粉就立刻停手,面糊有点粗糙没关系。
- 2.
膨松剂坑死人:用的泡打粉或者小苏打过期失效了,或者没和面粉混合均匀(局部会有苦味)。它们可是面包长高的动力啊,动力不足或罢工,面包自然就成死面疙瘩了。
- 3.
液体量没掌握好:不同品牌、不同季节的面粉吸水性差异挺大的,如果完全死守配方里的液体量,可能面糊过干或过稀。过干面包硬邦邦,过稀面包湿黏烤不熟。建议液体别一次全倒进去,留一点根据面糊状态调整。
- 4.
烤箱温度和时间不准:每个烤箱的“脾气”都不一样。温度过高,表面焦了里面没熟;温度过低,烤了半天还是湿的,或者表皮厚硬;没预热就放进去,也会影响膨胀。最好配个烤箱温度计摸清它的真实温度。
- 5.
模具尺寸不合适:面糊量和你用的模具大小不匹配。模具太大,面糊铺得太薄,烤出来就会干硬;模具太小,面糊装得太满,容易溢出或者烤不熟。
► 失败了别灰心,试试这样补救和调整
- •
面包内部湿黏:可能没烤熟或者液体多了。下次可以延长烘烤时间,或者适当减少液体用量。烤的时候看到表面上色深了可以盖张锡纸。
- •
面包长不高、不蓬松:首先检查泡打粉是否新鲜,确保在有效期内。然后回忆一下是不是搅拌过度了,或者膨松剂和面粉没有混匀。
- •
面包口感硬实:除了搅拌过度,也可能烤得太久了,水分流失过多。油脂量不足也可能导致口感偏硬。
小编觉得啊,做烘焙,尤其是这种看似简单的快手面包,有时候真需要点“手感”和经验。别指望一次就完美,多试几次,慢慢调整,留意上面说的那些容易翻车的点,成功率肯定会越来越高。对了,听说面粉的蛋白质含量和保存时间也会影响成品,具体机制待进一步研究,但这或许暗示选择合适的原料也很重要。希望这些分享能给你一点点启发,减少一些失败的懊恼,享受烘焙的过程和成就感!
1.《简单快手小面包怎么制作,失败原因》是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本站只作为分享和展示的平台,文章中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。
2.本信息如有侵权请将此链接发邮件至573943400@qq.com,本站将及时处理并回复。
